騙術起底
1、騙子發來短信
騙子用偽基站發短信——尊敬的客戶:您的話費積分已滿足兌換468.00元現金條件,請用手機點擊 www.10086gc.pw 根據提示激活領取【中國移動】。
2、用戶點擊鏈接
用戶根據信息中提供的移動商城網址,并根據提示填寫了領取兌換現金的收款信息,包括姓名、身份證、開戶行卡號及取款密碼等。
3、騙子將錢轉走
用戶一旦點擊進去按照其流程操作就會有木馬程序盜用用戶的信息,然后異地刷卡詐騙用戶錢財。
冒充中國移動“10086”短信,宣稱積分換現金給街坊下套。昨日,有市民報料,家人先后收到同樣的積分換現金短信,要求點擊鏈接并提供個人信息,幸好及時咨詢未被騙。中國移動客服人員也無奈稱,這種偽基站發出的詐騙短信已經“飛了”好久,連自己都收到,目前該公司已經報警。
但是打擊這種詐騙卻頗為困難,有民警說,偽基站經常打“游擊戰”,而金融詐騙跨地域作案,且作案時間極短,難于消滅。但街坊莫擔心,預防類似的詐騙有“終極秘訣”,就是凡接到類似短信,可以致電“官方電話”,咨詢清楚再決定是否點擊鏈接。
市民:相信積分換現金 被騙幾百元
“尊敬的客戶:您的話費積分已滿足兌換468.00元現金條件,請用手機點擊 www.10086gc.pw 根據提示激活領取【中國移動】”前日,廣州街坊李女士和她家人的手機先后收到這條信息,一模一樣。幸好李女士覺得十分可疑,主動咨詢移動方面,被告知是詐騙伎倆。
但是也有街坊一看含有10086字眼,信以為真,點擊進去被騙。今年1月初,街坊張小姐在人民公園附近候車,連續收到三條“10086”發來的短信,她信以為真便點擊了信息中提供的移動商城網址,并根據提示填寫了領取兌換現金的收款信息,包括姓名、身份證、開戶行卡號及取款密碼等。半天過去,張小姐始終沒有收到現金到賬的信息,隨后她去銀行查詢才發現,銀行卡內幾百元余額都不見了,這才意識到受了騙。
中國移動客服工作人員稱,“我幾個月前也收到一模一樣的詐騙短信。已經報警處理。”
工作人員表示,移動不會給客戶發送“積分兌換現金”的短信,因為中國移動從未推出過話費積分兌換現金的業務。若用戶辦理話費積分兌換業務,無需填寫諸如身份證、銀行卡一類隱秘性的信息。當前,用戶參與中國移動積分兌換業務只需輸入手機號及其密碼,填寫中文漢字驗證碼即可積分兌換實物商品。
工作人員稱,這些都是偽基站在作祟,偽基站往往屏蔽用戶信號,然后向用戶手機發送上述信息,用戶點擊進去,按照其流程操作就會有木馬程序盜用用戶的信息,然后異地刷卡詐騙用戶錢財。
那么偽基站如何詐騙的呢?據了解,詐騙分子的伎倆主要有兩個:一是用偽基站偽裝成10086號碼向用戶手機發送信息,用戶接到信息之后,能見到該信息是10086發過來的。二是詐騙分子提供的鏈接與中國移動官方網站幾乎是一模一樣的,只不過,偽造網頁多了一個積分兌現金的鏈接。若用戶點擊其他鏈接,都將轉移到正規中國移動的官網上去,讓街坊看上去“天衣無縫”。街坊相信之后,最后會點擊積分兌現金的鏈接,因此身份證、銀行卡密碼等信息就通過木馬程序被詐騙分子獲知。
民警:類似詐騙案增多 打擊困難
這種電信詐騙,受騙者損失金額的多少取決于卡里有多少錢,因此街坊莫貪小便宜。古先生是番禺一派出所民警,他說,去年開始,廣東全面開展打擊涉電信詐騙犯罪等六大專項行動,不過根據其所在轄區的報案情況,近年來類似的電信詐騙案件處于持續上漲的態勢。
電信詐騙打擊難,與偽基站流動性大,詐騙分子可以實現跨區域作案,且作案時間短有關系。據介紹,下偽基站體積不大,詐騙分子往往在人流量多的地方釋放詐騙短信,而且放完了就關機,讓公安機關辦案民警很難辦。若有詐騙案發生,受害人會在屬地進行報案,但是詐騙分子往往在省外,甚至在國境外消費,讓網絡警察也是鞭長莫及,很難第一時間挽回損失。
“除了中國移動10086的偽基站,還有偽基站發布電子商務的詐騙信息也很猖獗,街坊得留意。”警方梳理報案的情況后發現,很多街坊有網購習慣,他們往往在網購后就收到詐騙信息,宣稱網購的物品不能發貨,希望退回錢財給消費者,但需要消費者提供銀行卡、身份證信息,并點擊鏈接完成操作,這個時候有消費者信以為真,往往中招,被騙走了錢。
防范:最好撥打官方電話咨詢
警方提醒各位街坊,在任何信息中看到的陌生網址都不要隨意點擊,因為這些釣魚網址設計得與其要模仿的官方網站很像,用戶很難分辨真假。如果要辦理手機業務,盡量不要用手機直接操作,請撥打10086人工客服,或者登錄中國移動官網咨詢辦理。
劉正禮先生在中國移動工作多年,他表示,撥打官方電話問清楚是最有效的防騙方法。他以親身經歷說,曾收到一個自稱來自招商銀行的電話,稱推出一款理財產品,利率比國家公布的高一倍,詳情請點擊鏈接了解。劉先生并沒有上當,他馬上撥打招商銀行客服電話,被告知沒有這款產品,騙子的伎倆自然就沒有發揮余地。
中國移動客服人員表示,針對偽基站存在的情況,建議消費者不要隨便使用來歷不明的WiFi,已經有用戶報案顯示,使用來歷不明的WiFi后,在其中操作了銀行轉賬等業務,也存在被盜刷的情況,這可能是因為用戶使用了來歷不明的WiFi,被詐騙分子通過隱藏在其中的木馬程序獲悉銀行卡信息。